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 邮编:238000
  • 电话:15077923697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百鸟路石柱路5F创客空间508室
电影之外的九大都市传说总有你听过的
来源:米乐体育app客户端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21 21:54:11

  “电影+”板块,是时光网开辟的新栏目,我们将从电影出发,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些有趣、新奇的泛文化内容,可能会涉及历史、民俗、游戏等等。

  突破,自然是影片类型和题材样式上带来的新鲜感。“鬼片”这种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类型,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得以在影院中与大家见面。尽管《诡才之道》以喜剧为基调,但呈现的故事却令观众真实见识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惊喜,则来自影片的故事基底,将“都市传说”这种盛行于民间的亚文化搬到了大雅之堂,在电影之外多了一层与现实照应的趣味。

  相较神话传说、乡野奇闻,都市传说扎根于现代都市生活背景,没时间上的距离感,通常故事完整,角色清晰,在年轻人中更具影响力,传播媒介也更加现代,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

  《诡才之道》中常常拿来开涮的“红衣小女孩”、“玉山小飞侠”,便是台湾省都市传说中最具影响力的例子。可见,都市传说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IP,借势改编为电影自然十分合理——既有天然的大众影响力,又有传说提供故事基础。

  今天,就借《诡才之道》热映,和大家聊聊那些流传甚广的都市传说,以及改编的相关电影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市传说都为民间流传,真实性无从考证,请大家抱着娱乐的心态阅读。胆小勿入,高能预警!

  1998年的灵异综艺娱乐节目《神出鬼没》,接到了观众投递来的神秘录影带,并在节目中播出。

  录影带中,一家人在位于台中市北屯区大坑风景区风动石郊游,在行进的登山队伍最后,却出现了一名身穿红色童装的小女孩尾随。小女孩面相十分阴沉,并且满脸皱纹,在场所有人都不记得有看到过这名小女孩。

  在节目中,有“专家”认为小女孩是台湾省民间传说中的魔神仔(诱导人类迷失山野的鬼怪),更有甚者说是找替身的厉鬼。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其实就是因为DV拍摄画面模糊,光线不足导致画面恐怖。

  之后很多人声称在山中遇到了红衣小女孩,也一再令这则都市传说进入大众视野,最终成为台湾省人尽皆知的恐怖故事。

  2015年,程伟豪以其为灵感拍摄了同名恐怖片,但影片故事实际与都市传说内容没多少直接关联。

  作为日本最知名的都市传说,裂口女的文艺作品繁多,覆盖从小说、漫画、电影、电视各种载体。

  最早的传说来自17-19世纪江户时代的日本,相传一位女性出轨后,惨遭武士丈夫的报复,将唇角剪开使嘴无法合拢。在70年代末,这一个故事演变为一起医美事故、或因貌美被他人妒忌而毁容的版本。

  总之,故事都大同小异:一位留着黑色长发、戴口罩的女性,会在路上拦截路人发问:“我漂亮吗?”,如若回答“不漂亮”会被直接用利器杀死,反之则会拿下口罩,继续追问“这样还漂亮吗?”,继续回答漂亮会被她将唇角剪开,回答不漂亮则会被杀害,总之遇到了都得倒大霉。

  裂口女的传说在1979年引发了社会问题,不少杂志、报纸争相报道,谣言在学生之间广为流传,很多学生被吓到不敢独自上学。有趣的是,随着暑假到来,裂口女的传说不攻自破……

  该都市传说曾被多次搬上银幕,比较有名的是2007年恐怖片老手白石晃士拍摄的同名电影,该导演还在2012年拍摄了伪纪录片版的《战栗怪奇:惊吓!FILE-01 裂口女捕获作战》,更值得观赏。

  2004年,日本著名网络社区2ch有网民发帖,声称自己误入了杳无人烟的一座轻轨站“如月车站”,并以直播的形式向大家求助,表示这里不太对劲,最终以穿过一条隧道后遇到了愿意开车送她到附近车站的居民而结束,之后贴主便消失在网络中。

  此贴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之后更是有大量网友模仿、跟风发帖表明了自己也误入如月车站,并延展了这则都市传说的细节,比如如何可以逃离这个世界。

  误入异世界的梗,听起来很有00年代特征。但在10年代后,新一代网民在互联网考古时又将这则故事挖了出来,甚至被恶搞,于是如月车站的都市传说再次翻红,甚至连电视节目也参与进来。

  2022年,恐怖片导演永江二朗推出电影版《如月车站》,故事情节大体上遵循了都市传说提供的蓝本,丰富了细节和人物,并以主人公POV镜头大大加强代入感,是一部还不错的恐怖电影。

  永江二朗还将在今年7月推出续集《如月车站Re:》,看来这则都市传说还能再打几年。

  鲛岛事件号称是平成年代日本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都市传说之一,但其实它并没有实质性内容。

  最初,有网友在2ch发帖称:“我想谈谈已经几乎成为传说的‘鲛岛事件’。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但在2ch待得够久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吧?我就是因为看了鲛岛帖子才沉迷2ch的,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震惊感。有人存有那个帖子吗?”

  随后,大量类似“那件事不能随便提吧?”“楼主请自行删帖!”“这件事至今政府也没有解释”的回复涌现。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玩梗反而让不明所以的网友,在了解原因后也纷纷加入其中,使鲛岛事件彻底走红。

  在这些回复中,有人刻意插入了一些带有信息量的内容,例如称当年有五位网友结伴前往鲛岛旅行,但无一生还。还有人编造了更加血腥的版本,声称曾有楼主在网上兜售虐杀智力障碍少女的视频,2ch网友看不惯便将其约出并虐杀……

  总的来说,鲛岛事件是一个典型的“无实质内容”都市传说,在中文网络上也有类似的玩梗现象。

  电影《真·鲛岛事件》由永江二朗执导,剧情融合了上述两个故事,尤其以第二个故事为主线进行延展,并结合近年来流行的“桌面电影”形式,观赏性相当不错。

  “花子”是日本现代都市传说的鼻祖级故事,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资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依然凭借人们的口口相传广为流传。

  传言日本小学的女厕所中,有一位名叫“花子”的小女孩鬼魂。她身穿红色裙子,头发半长,当有人在三楼女厕的第三间隔间门前敲三下,便会召唤出她的鬼魂并与其对话。更有传闻称,花子会将看到她的人拉入地狱。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花子频繁出现在电子游戏、漫画和电影中,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其中,1995年上映的电影《鬼娃娃花子》最负盛名,成为许多日本小学生的童年阴影。

  1985年8月8日,澳门路环黑沙海滩发现数块残肢。警方鉴定后发现,切口非常整齐,其中包含四只右脚,断定至少有四人被杀害并分尸。半年后,警方又在垃圾场发现大量人骨,但案件迟迟未能突破。

  1986年4月,警方收到八仙饭店东主郑林兄弟的来信,信中表示:“兄郑林去澳门多年,凭勤劳立业,但自去年八月初突然失踪。而他在澳门的八仙饭店及相关物业,现由一名姓黄的男子承继。”

  警方以此为突破口,迅速侦破案件。原来,黄志恒曾与郑林赌博,赢得18万港币,郑林承诺若无法偿还赌债,愿以八仙饭店抵押。

  然而事后郑林反悔,双方发生激烈冲突,最终黄志恒杀害郑林全家及饭店厨师,共九人。案件最后一名受害者郑林幼子郑观德,在临死前说:“九姨婆会报警抓你!”次日,黄志恒又诱骗九姨婆陈珍至饭店,将其杀害并分尸。

  然而,以上案情均出自黄志恒在狱中向狱友的讲述,在他自杀后已没办法证实。他在狱中曾托人寄给报馆一封信,否认自己是杀人凶手,并指责警方通过车轮审问迫使其认罪。

  案件本身确为真实发生的凶案,但部分细节仍存疑。关于残肢未发现部分的去向,坊间传言愈演愈烈,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人肉叉烧包”——据称黄志恒将部分尸体制成叉烧包,在八仙饭店出售,这一说法影响极大,最终演变为都市传说。

  1993年,香港导演邱礼涛以此传言为基础,拍摄电影《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影片因极端血腥暴力,被归为三级电影,在香港取得1500万票房佳绩,并催生续集,至今仍被认为是华语恐怖片的代表作之一。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园里,一名男生偶然遇到一个低头哭泣的姑娘。她背对着路人,梳着麻花辫。

  男生上前关心,问她为何哭泣,姑娘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愿意和我说话。” 男生便安慰道:“那你转过来,我陪你说话。” 然而,当姑娘缓缓转身时,他惊恐地发现,她的正面依然梳着一条麻花辫……

  这一故事流传于上世纪60年代,并且有更详细的传闻版本。据说,当时有许多中国大陆的居民偷渡至香港,他们通常藏匿在火车车厢内,待抵达目的地后便跳车逃走。

  “辫子姑娘”正是在香港中文大学附近跳车时,不幸被辫子勾住了车厢,导致头皮被扯开,惨死于铁轨上。从此,她的幽魂便在校园内徘徊,久久不散。

  “辫子姑娘”被誉为香港十大都市传说之一,因其结合了真实的时代背景,使得故事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1995年,叶伟信导演的分段式恐怖电影《夜半一点钟》,便在第二个故事中融入了这一传说。

  许多都市传说都诞生于互联网时代,而“瘦长人”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的诞生、传播以及后来的影响,都与网络社区的发展密不可分。

  2009年6月,国外论坛 Something Awful 举办了一场“灵异照片PS大赛”。一位网友在比赛中上传了两张照片,他在其中巧妙地加入了一个又瘦又高、穿着西装、面容模糊的人影,并配上了以下两段文字:

  “我们不想离开,我们也不想宰了它们,它那自始至终的沉默和伸出的双臂,同时震慑并安抚着我们……”—— 1983年,摄影师不详,推测已死亡

  “这是从史特林市图书馆大火中救出的两张照片之一。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照片拍摄当天,有14名儿童被一位被称为‘瘦长人’的家伙抓走。官方称,这张照片中的人影是底片瑕疵造成的。一周后,图书馆发生大火,照片的原件被没收作为证据。”—— 1986年,由玛莉·汤玛士拍摄,她于1986年6月13日失踪

  这两张照片迅速走红,网友们纷纷为其补充背景故事,拓展角色设定,甚至拍摄自制恐怖短片,使“瘦长人”的形象愈发完整。然而,这一虚构的故事最终竟引发了一起真实的伤害事件。

  2014年,美国威斯康星州两名12岁女孩对她们的朋友连刺19刀,受害者爬到路边求救,才侥幸捡回一命。调查后发现,这两名女孩深信瘦长人的存在,并且彼此暗示,如果不通过伤害他人成为瘦长人的手下,她们的家人就会遭遇不幸。

  此事在美国社会引发巨大争议,人们开始反思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其中一名凶手的父亲强烈反对索尼影业将此传说改编为电影,甚至有人发起网络联署,要求影片。

  最终,《瘦长鬼影》仍于2018年在北美上映,但威斯康星州的多家影院拒绝排片。

  这是互联网1.0时代流传甚广的都市传说之一,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应该听说过它的故事。

  据传,1933年,匈牙利钢琴家赖热·谢赖什在经历失恋后情绪低落,独自坐在钢琴前创作了一首曲子,名为《忧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然而,由于曲调过于哀伤,许多唱片公司拒绝发行,最终只有一家愿意尝试推出这首歌。

  歌曲问世后,在欧洲迅速流传,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一系列诡异事件——据说,有人听完后立即上吊自尽,有人投河而亡,甚至还有人在现场聆听乐队演奏时掏枪自杀……更具传奇色彩的是,1968年,歌曲的作者谢赖什也选择了自杀,并在遗书中表示,他为创作这首歌感到后悔。

  随着这些传闻不断扩散,人们开始将《忧郁的星期天》视为“死亡之歌”,甚至有传闻称某些国家的电台曾下令禁止播放这首曲子。不过,这些说法并无确切证据,多数只是都市传说的一部分。

  以上这些都市传说越传越真,便有好事者将其拍摄为电影。电影设定在二战时,故事改为了俗套的三角恋情节,名为《布达佩斯之恋》。

  当然,如果不联系这则都市传说,这本只是一首普通的有些伤感的歌曲,但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将其塑造为令人反感又好奇的产物,或许这种复杂的感受,便是都市传说至今令人着迷的原因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